宁夏系列采风之——五月塞上话古今
图为须弥山景区旁的纪念品摊位。
图为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自然保护区里正在食草的马。
丝路焕新颜
宁夏曾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在今天,宁夏又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和中国“向西走”的新窗口与新平台。因此,追寻古今丝路传奇成为我们此行的重要“任务”。
当记者进入山间时,颇有曲径通幽之感。“你们来的时间正好,碰上旅游旺季或是佛教盛会,满山都变得熙熙攘攘。”当地的导游告诉记者。
须弥山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必经据点。距今约1600年前,沿着西汉时期开辟的古丝绸之路,络绎不绝的驼队进入宁夏固原(原为原州),开始了固原作为古代丝路重镇的历史。
在须弥山中,记者目睹了一段古丝绸之路的真容。这段小路延伸在一条河流的一侧,处于山壁之间。小路不远处,后人描绘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壁画,商队的驼铃声仿佛仍在回响。
须弥山博物馆则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丝路风采。记者在馆内看到了一个雕塑形式——在一个茶庄门前,一位手拿动物毛皮的西方商人正将手指伸进中国商人的袖子中,商议交易价格。诸如此类的布景在博物馆内蜿蜒,在鳞次栉比的商铺、熙攘往来的商人以及古城墙的斑驳青砖之间,记者仿佛回到古代原州的街头。
固原境内同样坐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景区还有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走入景区,记者被这里的丹霞地貌景观所震慑:暗红色的山峦在绿树掩映下,像是天地间升腾起的一簇簇明亮火焰,在凛冽山风之间更显气势磅礴,这才明白“火石寨”之名的由来。一处呈现狮身人面像形态的天然山体引得采访团一行驻足,它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惊人相似。
据了解,自2003年进入开发建设阶段的火石寨,在2014年转为私人承包经营。“这对当地扶贫作用很大。景区每年接待百万以上游客,我们的员工拿到一年工资即可脱贫。”宁夏西吉火石寨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杰告诉记者。
当年的丝路盛景如今已成为传奇,新的故事正在讲述。
从固原一路向北,在距离300多公里的银川,长约2.1公里的中阿之轴通过中国和伊斯兰建筑风格的交融传递着中阿之间源远流长的友谊。
记者来到中阿之轴的时候正值夜幕降临,由中阿之轴贯穿东西的中央商务区内华灯初上,五彩斑斓。乘坐供市民休闲观光的小火车绕行中阿之轴,记者途经包括中华鼎、图腾柱和祥和楼在内的中国文化展示区以及建有伊斯兰长亭、中阿友好纪念碑等伊斯兰文化展示区。
一路上,庄重雄伟、雕刻精美的伊斯兰风格建筑在车窗外闪过,道路两侧的路灯也被设计成新月形。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阿拉伯国家的人们来到银川时,能找到共通的文化血脉。”
庄严雄伟的穹顶、雕刻精美的伊斯兰风格建筑以及道路两侧的多处新月形装饰使人仿佛置身异域,展现出宁夏推进向西开放中文化先行的姿态。宁夏国际会堂矗立在中阿之轴一侧,作为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会址。
据了解,2010年以来,宁夏已先后举办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和两届中阿博览会。不沿边、不靠海的宁夏,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背景下正在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