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中秋别样情】维也纳丝绸之路文化沙龙中秋晚会现“嫦娥”
本刊奥地利9月27日电(《华信报》记者祁富贵) 9月25日晚,由维也纳丝绸之路文化沙龙与奥地利华人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的中秋晚会,在充满浓厚中国文化与节日氛围中拉开帷幕。晚会由奥地利华人妇女联合会会长谢飞茹主持,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博士以及奥地利导游协会会长里建等,应邀出席了晚会并共同畅谈中秋佳节。
李夏德首先介绍了自己早期在中国留学成长的经历,以及他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所孕育出的深厚文明深感敬佩,并对中国当前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表示极大的肯定,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他总结道:“相比较于中国而言,西方的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更为浓重的宗教色彩,例如情人节(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复活节(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圣诞节(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等等。而在中国,节日起源则带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节日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有更大的关联。” 随后,李博士分别用汉语与德语朗诵了我国家喻户晓的唐诗--《静夜思》。
里建在随后的谈话中讲述了民间传闻的诸多中秋节起源故事,他提到:“今昔对比,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给人类文明带来更多改变,借助便捷的交通工具,人与人的距离在拉近也在拉远。对于身在海外的华人来说,中秋节是春节以外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让人有触动与联想的节日。由此中秋节也成了同在海外却无法归乡的同胞们共同相聚的节日。不同于古时,代表丰收的月饼也在现代社会有了新的含义与寓意。中秋佳节的到来,提醒着忙于工作的人们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与亲朋好友三五小聚,畅意人生。”
多才多艺的华裔小朋友们为晚会表演了舞台短剧《嫦娥奔月》,他们惟妙惟肖地演绎了传说故事里“王母赐药、蓬蒙盗药、嫦娥奔月”的片段,孩子们稚气未脱却又活灵活现的表演将晚会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