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美系列解读:“以天下为怀”是中国对世界的新贡献

发表时间:2015/09/29 00:00:00  浏览次数:1460  

习近平主席近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演讲,宣布为实现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以及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等。这些举措在联合国大会所获得的掌声,正在进一步凸显中国致力于扶危济困、促进世界公平发展的良好形象。

在以往相当长时间里,不少人认为中国所奉行的是“国家利益至上”:只顾闷头发大财,不怎么管世界其他地方的起起伏伏。这种印象并不怎么客观,中国一直追求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只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国的确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自身的经济建设上。毕竟,一个自身还在接受来自外界发展援助的国家,实在没有多大能力去帮助其他国家一起发展进步。

然而,中国并没有忘记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所应当担负起来的大国使命。于是,中国首先以自己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探索了新的发展模式。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到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基本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少了4.39亿,在教育、卫生、妇女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有形的变化是中国在经济、社会等各种发展指标上的迅速改善,无形的变化则是中国立足自身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这种有中国特点的新道路,突破了西方模式的单一性和不可持续性,它又会促使其他国家也来效仿,或者鼓励更多国家开创他们自己的道路。

中国近年来还向世界提供了大量公共产品。超过5%的联合国经费是由中国提供,在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中,中国对外派出的维和部队最多,参与十多项维和任务,人员超过2000名,有力维持了不少相对混乱国家和地区的稳定;自2008年以来,一直向海盗出没的拉丁湾派遣军舰护航,保护路过此地的各国商船的安全;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开展的对外援助,早已超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和。可以说,在器物层面,中国对世界已经做出了很多贡献。

中国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多种国际身份,但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公平正义。习近平主席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明显向理想主义的转向,而它也越来越多落实到了具体实践。

国家不仅是利益的存在,也是道义和精神的存在,对共同价值和理想的追求,才是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坚强纽带。当中国坚定地在国际社会中奉行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原则时,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中国,而且是世界的中国。以天下为怀的中国,也必将赢得世界的更多理解和尊重。

(程亚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www.haiwainet.cn)独家授权意大利微观世界网推送,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